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最新主题
» 《神麒》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二宋”刍议 Empty周二 一月 18, 2011 12:07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贺广西散曲学会成立
“二宋”刍议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1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谑题罗甸师友
“二宋”刍议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0 am 由 唐一笑

» 中国工资上涨的意义
“二宋”刍议 Empty周四 八月 19, 2010 11:00 pm 由 唐一笑

» 梁山好汉图
“二宋”刍议 Empty周六 八月 14, 2010 5:23 pm 由 唐一笑

» 为苦难同胞找小姐
“二宋”刍议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7:51 am 由 后来人

» 七绝•邓书伦老师生日题贺
“二宋”刍议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12:01 am 由 洪边剑客

» 结婚就是一起睡觉
“二宋”刍议 Empty周一 八月 09, 2010 11:03 pm 由 后来人

» 天桥风景
“二宋”刍议 Empty周二 八月 03, 2010 8:13 am 由 洪边剑客

相册


“二宋”刍议 Empty

“二宋”刍议

 :: 文史长廊 :: 文斋

向下

“二宋”刍议 Empty “二宋”刍议

帖子 由 洪边剑客 周日 七月 04, 2010 11:20 am




“二宋”指宋昂和宋昱两兄弟,他们是贵州省在明代的早期著名诗人。历史的客观原因,后世对二人身世以及二人在贵州文学史上的地位存在一定认识中的不足。

“二宋”远祖宋景阳,真定(今河北正定)人,975年(开宝八年)奉命率军征都匀、黑羊箐(今贵阳)等处,任宁远军节度使、大万谷落总管府都总管,雍熙四年年(987)卒,赠太尉,谥忠成。累世的扩张发展,明初成为贵州境内与水西安氏抗衡的“水东宋氏”。明代,中央政权先后在贵州城(今贵阳市老城区)设置地方机构及建立贵州省,就和“二宋”曾祖父宋钦、曾祖母刘淑珠(亦称罗淑贞)、祖父宋诚等的完全拥护支持有着直接关系。
笔者查阅《贵州历史人物志》,发现“二宋”家世籍贯问题,曾祖父宋钦为草塘司(今瓮安县草塘镇)人,祖父宋诚为顺元城人,父宋斌为贵州城人,“二宋”为贵州城人,宋昂幼子宋炫为水东(今乌当区洪边寨,实应作乌当区北衙村)人。今天的贵阳老城区,元代称“顺元城”,明代早中期称“贵州城”,本一个地方,关键问题出在宋钦,但我们若将宋昂与宋炫关系搞明白,宋钦问题自然不再是问题了。古人重视籍贯,“籍”指人氏,“贯”为身份,二者皆不允许随意更改,宋昂、宋炫二父子竟然存在差异,一时难以理解,回想在情理之中,特殊情况特别处理与对待,估计如同今天的我们上户口时为了省事,籍贯就以出生地,于是,宋炫出生在洪边,户籍便成了水东洪边。那么,宋钦或许就有可能出生在草塘司,当时亦属“水东宋氏”范围。最新出版的《梅兰诗集》将“二宋”定为喇平司人,即以他们的籍贯(祖籍)为依据,并非空穴来风。
“二宋”民族问题,今人考据,认为他们的祖上应为仡佬族,但长期以来,水东宋氏的族属问题,一直是个不小的争议:说是汉族的,举出原***中将,起义后在贵州省政协任职的宋思一(贵定县都六人)为例;说是苗族的,举出解放后开阳县第一任苗族县长宋和海为例;说是布依族的,举出好些寨子宋家人为例。民族的划分,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因地制宜制定的,笔者不是在作民族成分的调查研究,姑且省略之,但对于“二宋”,较倾向于苗族的肯定说法。限于篇幅,这里便不多赘言。
“二宋”的成就,离不开他们的父亲宋斌。宋斌号淡斋,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世袭贵州宣慰使司同知,住贵州城内。永乐11年(1413年),明王朝在贵州城内设立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从此建立行省,这和宋斌及水西安氏的拥护有关。宋斌好读书,喜近文士,常叹土酋家自知习枪弄棍,不晓笔札。他严督诸子向学,以振俗陋。宋斌对文化的重视和对文士的尊敬发自内心,也由来很久,宣德年间,闽人廖驹受亲属牵连谪戍都匀卫(今都匀市),宋斌仰慕其学问,下书聘请为子侄先生,礼聘非一帆风顺,但疆恕先生(廖驹之号)最终为其诚心所感动,传授中,发现宋昂及宋昱两兄弟不喜时文(八股文),嗜好诗文,就因材施教,促使二人成为著名诗人。宋斌于明英宗正统7年(1442年)传宋昂袭职,去世后,葬于云锦庄云顶山山麓,俗称帅坟。种种气象表明,宋斌也是一位墨客骚人,惜未有作品存世而已。
“二宋”受业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乌当区北衙村。这怎么回事?永乐22年(1424年),宋斌在水东长官司的辖地洪边寨凤凰山下(今名高家大土)开始建造私宅,两年建成,由于不时在此办公,私宅俨若衙门,人们称作“金殿”、“北衙”,换句话说,狭义的“洪边”实指“北衙”,即今天的北衙村。廖驹深受礼遇,得以安心授业,洪边因他的到来,迅速成为贵阳的文化滥觞地。其有《咏洪边》七律诗一首为证:
重岗叠嶂翠参差,课罢黄庭仗履时。
缓步闲游仙子洞,会心高论古人诗。
隔花啼鸟移深树,抱叶惊蝉过别枝。
因被白云久留住,却教童鹤怪归迟。
廖驹的最终行踪未见有明文记载,据闻今天开阳县双流镇有其后裔,并一度建有廖家庵,或许能从中挖掘线索。

宋昂(?-1484),字从頫,号省斋,明英宗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宋昂世袭贵州宣慰使司同知职,为官廉俭自持,崇尚儒业,爱民礼士,所部苗民若有动乱,必自咎其政,改弦更张,不加诛责,是以境内安定。先后两次捐资修建贵州宣慰司学,天顺年间(1457-1464),在洪边建崇圣观(遗址在乌当区北衙村),成化初年(公元1465年),他于贵州城西南济番河(今南明河)上叠石为桥,名曰济番桥(今花溪桥)。他又因地方边远,缺少典籍,乃多收经史藏于家中,随时披览。又重金延聘文士教授子弟,时人称其“循良如文翁”。昂老后,于成化20年(公元1484年)由其长子宋然世袭其职。
宋昱字如晦,号宜庵,宋昂之弟,与兄同拜廖驹为师学习诗文。宋昱颖悟好学,有良好的德操。还潜心研究并为《郁离子》作注,可惜未脱稿而卒。其诗清新雅丽,有魏晋风致。 昆仲齐名,有“二宋”之誉。
说到“二宋”,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到,这就是宋昂幼子宋炫。宋炫,字廷采,号钝窝,水东洪边(今贵阳市乌当区北衙村)人。著名诗人。宋昂幼子(庶生)。颇能诗,“以诗鸣于嘉靖初”。著有《桂轩拙稿》,已佚。真正让“二宋”扬名立万的是他。凭籍他遗世诗作,才华与影响不在父叔之下,或许宋昂、宋昱、宋炫父子叔侄合称“三宋”更为准确,可惜尚未有此说法而已。
宋炫系宋昂幼子,大致活动于正德和嘉靖初,换句话说,他成人时父亲与叔父早已过世,更可悲的,由于长兄宋然袭职后,对外与地方政府官员关系僵化,对内实行酷政,最终导致民变,他眼睁睁看着水东从昌盛滑至衰落。正德6年(1511年)的“阿杂事变”,对宋炫的人生和思想必然产生空前影响。
到了宋炫时代,“二宋”诗文已经出现遗失现象,宋炫便精心搜集起来,经过整理,结集成册,定名为《联芳类稿》。基于贵州条件,托好友周鸾带上诗稿至南京请南京吏部右侍郎罗玘点定并作序,然后付梓刊行。
周鸾,行迹未详。笔者查阅,明代思南府(今思南县)有“周鸾”者,难以判断是否同一人。众书介绍系宋炫同乡,或许应作贵阳人氏,贵阳明代“进士”名录中无此人,称“本乡的进士周鸾”,自然不可能的;举人则另议。
关于罗玘,贵州方面缺乏文字解说,经笔者查询,骇然失色,竟然是明中叶赫赫有名的大学问家。罗玘(?——1519),字景鸣,世人尊称为圭峰先生,江西南城人。天顺解元,成化末年(1487年)进士,授编修。历任南京太常少卿,吏部右侍郎等职。罗玘学识渊博,著文奇奥,益肆力于古文,杜门著述时,总是闭坐一室,瞑目苦思,致力作文,由于他勤奋好学,因而文章工秀,词妙语新,别具一格,所著《类说》《圭峰文集》、《圭峰奏议》等书,是当时较有影响之作。
以罗玘的道德文章,他为《联芳类稿》所作的序的分量就不言而喻了。
罗玘作序时间和《联芳类稿》在南京付梓时间,一直未有这方面的文字记载,笔者依据《黔诗纪略》对宋炫的描述:“以诗鸣于嘉靖初。”也一直误估计在嘉靖年间,掌握了罗玘资料,可以断定罗玘作序时间就在正德年间。罗玘在正德初年(1506年)被调升南京太常少卿,正德3年(1508年)升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正德7年(1512年)冬托病辞官回故里。说明了周鸾见到罗玘以及罗玘为《联芳类稿》作序时间在公元1508――1512年任职期间。

今天,我们早已无法窥见《联芳类稿》全貌,该书约在清初或稍晚散失。可贵处在于罗玘当初的“到处逢人说项斯”,在他的《序》的文字以及口头宣传的功效下,宋昂和宋昱诗名迅速享誉大江南北,在明代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100多年后,清初大文学家朱彝尊编选《明诗综》,不仅选录了宋昂、宋昱昆仲诗作,还在《静志居诗话》对“二宋”作翔实评述。这是贵州人的骄傲。
罗玘《序》中道:“以余所闻,贵州宣慰使宋从頫,则于文章诗赋,攘臂敢为之,间能流传四方,其意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宁止通古今、取科第之足言乎?其弟如晦,隐君也,秀而能文……”文中特别强调宋氏兄弟有“欲与中原大家相角逐”的志气,这对边陲蛮荒之地的文士来说,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这种不甘落后,积极奋进和敢于超越,进而与中原大家角逐的精神风貌,一直是贵州文士千百年来的宝贵传统。
就诗歌成就而论,“二宋”自然不能与明初宋濂、高启等并驾齐驱,也赶不上李梦阳、李攀龙等前后“七子”;罗玘有过誉之词,但我们应看到这是罗玘对贵州文士的肯定。客观讲,“二宋”是贵州建省后在全国诗坛上重量级的崭露头角者。明代建立及贵州建省以后至“二宋”之前,贵州虽有王训(贵阳人)、张谏(毕节人)等本土诗人,影响均不大,诗名多局限于贵州省境内而已,与“二宋”基本同期的黄绂(福泉人)、周瑛(黄平人)等在省外有一定声名,然官声严重压过诗名。所以,“二宋”的出现,让罗玘和众多江南中原文士耳目一新,一直心目中的苗蛮地带竟有如此人物和造化,对贵州文化有种异军挺进与孤峰突起之感。换句话说,“二宋”乃贵州建省以来走出贵州、问鼎中原的第一诗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宋”扬名距离大明开国百余年,距离贵州建省亦近百年,可见人才的持续培养至关重要!
明清诗坛的门户之争较为激烈,朱彝尊持尊唐贬宋观点编辑《明诗综》,后人即从该书中涉及论诗之语而结成的《静志居诗话》。总体,朱彝尊论明诗较为持平。《静志居诗话》卷二十四涉及“二宋”,列作“土司”类别,道出从罗玘至朱彝尊近200年间,江南文士一直在将“二宋”视为“异族”、“苗酋”;“非汉人”创造出如此高超的诗作,自然纷纷大跌眼镜了。所以,今天我们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地客观对待历史,客观看待外人对贵州文士的评论。朱彝尊评述“二宋”:“昂、昱兄弟俱能文……埙篪迭奏,风韵翩翩,试掩姓名诵之,以雅之南,莫辨其出于昧侏离也。”朱彝尊学识渊博,诗文名望颇高,对“二宋”才学给与客观公正而较高评价,确非容易。
纵观贵州明代诗坛,“二宋”在其中的地位如何?笔者以为,贵州诗人在明代未见大家,名家倒不少。王训、“二宋”、孙应鳌、“二丘”、谢三秀、越其杰、潘润民、杨龙友等均有诗名,成就和影响略存差异,或名驰通省,或名声在外,专业诗人惟王训、谢三秀,他者应或多或少渗透着其他元素。“二宋”诗歌成就,在明代贵州文学界(诗坛)属一流,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历史位置。明清时代,贯将“水东宋家”定位为“宋家苗”,“二宋”的成就与影响,对于贵州诗坛文林,不能不说是种鞭策与激励,也是在这样的刺激之下,才有了“万马如龙出贵州”的浩瀚声势。
洪边剑客
洪边剑客
三星诗友

帖子数 : 28
注册日期 : 10-03-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 文史长廊 :: 文斋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