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最新主题
» 《神麒》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二 一月 18, 2011 12:07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贺广西散曲学会成立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1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谑题罗甸师友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0 am 由 唐一笑

» 中国工资上涨的意义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四 八月 19, 2010 11:00 pm 由 唐一笑

» 梁山好汉图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六 八月 14, 2010 5:23 pm 由 唐一笑

» 为苦难同胞找小姐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7:51 am 由 后来人

» 七绝•邓书伦老师生日题贺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12:01 am 由 洪边剑客

» 结婚就是一起睡觉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一 八月 09, 2010 11:03 pm 由 后来人

» 天桥风景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周二 八月 03, 2010 8:13 am 由 洪边剑客

相册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向下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Empty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帖子 由 后来人 周六 三月 27, 2010 2:22 am

闻楚卿现象”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田 海

闻楚卿先生,武汉市的一位年逾八旬的老教育工作者,数十年来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己任,倾心培育桃李,当好社会主义园丁,十多次被评为市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985年离休以后,他放弃多方高薪聘请机会,也没有按一般规律过起安逸的晚年生活,而是选择了一项十分艰难并且没有经济回报的开拓性工作——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湖北楹联事业。在中国楹联学会和湖北省文联党组的支持下,他全力投入湖北省楹联学会的筹建、发动、联络、寻求资金支持和各地楹联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之中,前后凡14年,历尽艰辛,以“三楚只身行万里,十年两度踏千山”的气概,以龄逾古稀而又多病之身,曾先后两次只身跑遍了湖北省89个地、市、区县,行程五万余里,座谈讲学,传薪播火,为发展湖北的楹联事业,使湖北成为全国楹联强省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他担任湖北省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期间,以执行副主编的职务完成了编纂《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的艰巨任务,支持全省各地筹建基层楹联学会组织40余家,出版《对联集成分卷》20余部,在全国文化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在他担负省楹联学会领导工作和参加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的同时,还以极其充沛的***与深厚的功力创作了对联、诗词近万副(首)、散文40余篇,发表对联、诗词等作品1000余副(首),并有《楚卿诗词选》、《楚卿对联选》、《敬文选》等七部著作问世,尚有《古今名联选萃》等六部著作在编著之中。更有多副佳联获各项大奖或入选***、周恩来等伟人、名人纪念园(馆)。
  闻楚卿先生的成就得到了中国楹联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广大联友尊敬地称他德艺双馨的“联坛泰斗”、“人民楹联学家”。十几年前,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著名诗联书画家马萧萧就以“诗联五千首,心血六十年”十字联语评价他的成就。中国楹联学会名誉会长常江更盛赞他有“长者之风”。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著名楹联书法家孟繁锦赠给他“晚年吐丹”墨宝。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生前为他书赠“凌霄羽毛原无力,坠地金石自有声”对联以示共鸣和赞誉。中国楹联学会授予他“联坛十老”的称号,以表彰他对中国楹联事业的非凡贡献和卓越声望。中共武汉市委组织部授予他“五好离休老干部”称号,以肯定他奋斗不息的高尚情操。一个为党的事业、为国家为人民奋斗数十载,做出许多贡献的老同志,在离休之后,“离”而不休,以开拓者的姿态开创着全新的事业,取得如此成就,令人感奋,使人敬佩。像闻楚卿先生这样始终保持旺盛进取的精神状态并且有所作为的老同志,在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各个层面还有许多许多,闻楚卿先生只是他们当中的一个代表,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闻楚卿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重视“闻楚卿现象”,探讨“闻楚卿现象”的价值及其影响,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从本质上进行分析,“闻楚卿现象”给予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
  一、“闻楚卿现象”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老年群体中光大发扬的具体体现
  按照自然规律,人有幼年、少年、青年、中年、壮年、老年等多个年龄阶段的划分。中华民族精神中既具有热爱祖国、担当责任、追求正义、崇尚仁爱、奋发图强、不畏困难等各个年龄段共性的内容,也有一些为不同的年龄段群体所侧重和凸显的特点,如青少年强调理想、诚实、勤奋,中壮年强调责任、奋斗、务实等等。在老龄人群的精神指向中,则更多地强调和肯定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阔情怀。闻楚卿先生和他的许许多多同龄人所具有的正是这种情怀。按常理讲,这些老同志有的经过长期革命战争的洗礼,有的把青春热血献给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功勋卓著,德高望重,到了离休退休的年龄,完全可以放松身心,享受安逸的晚年生活,这是任何人都无可厚非的。然而,也有像闻楚卿先生这样许许多多的老同志,却不愿意沉湎安逸的生活,他们爱国忧民,愿意牺牲自我,敢于挑战自我,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超人的毅力投身工作,延续青春,提升价值,多作贡献,升华生命,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中最可宝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一代代先贤是这样做的,当代中国如闻楚卿先生这样许许多多的前辈也正在这样做着。他们的高贵品质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老年群体中光大发扬的具体体现,他们的精神风貌像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永远激励年轻一代为祖国和人类的未来而不懈奋斗。
  二、“闻楚卿现象”启示我们,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是振兴中华伟大事业的迫切需要
  闻楚卿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他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是丰富的,成果是丰硕的,从他的早已成才的众多学生对他的景仰和各级领导对他的褒奖就可以作出判断。但是,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闻楚卿在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对联、诗词诸方面的深厚底蕴和在社会活动方面的组织才华却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他的生命潜能远未得到充分释放。如果在六十岁离休之后,闻楚卿先生就如常人一样步入寻常的退休生活,可以想象,就不会有一个著作等身、德高望重、作为楹联学家的闻楚卿出现在联坛上。二十年风雨洗礼,五万里坎坷跋涉,全省四十余家联会成立,一万副(首)对联、诗词和七部著作问世,四百万言《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诞生,将闻楚卿生命的诗篇掀开了全新的章页,使闻楚卿的生命更加精彩。这一切,全是闻楚卿先生生命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使然。所以人们常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试看今日之中国,像闻楚卿先生这样具有各种潜能的“金矿”该有多少?假如有更多老同志能如闻楚卿先生一样壮心不已、奋斗不息,充分发挥自己的生命潜能,为社会添风采,让生命更精彩,那该是怎样一支强大的力量和巨大的财富啊!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需要这支力量,我们决不应该漠视和浪费这笔财富,这是每一个渴望祖国富强的人们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的课题。
  三、“闻楚卿现象”启示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发挥自身优势是提升人生价值的成功之道
  闻楚卿先生充分发挥生命潜能,提升人生价值的实践还向我们证明,选准方向发挥自己的优势十分重要。在闻楚卿先生的整个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中,虽然教育专业是其主专业,教学及教育管理经验曾经占据他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主导地位,但他自幼形成并长期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对对联、诗词的热爱、研习、创作积累使自己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本职工作必须做好,业余爱好永远不丢。我们从他已著书的《楚卿对联选》等七部著作中可以追溯他在对联、诗词之路上攀登的轨迹。正是由于他的不懈追求,才使他得以形成自己在对联、诗词知识方面的优势。博学多才,锦章绣句,倚马可待。尤为重要的是,闻楚卿先生在告别教育事业、选择新的奋斗方向的时候,他根据中国迫切需要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趋势和自己在对联与诗词创作方面的优势,选择了发展楹联事业这个奋斗方向,正如俗语所言,“手握金刚钻——敢揽瓷器活”,“手袖笼里的画眉——拿出来就能唱”,从而使自己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我们还可以假设,如果闻楚卿先生不是展其所长而是用其所短,或从医,或从商,会有现在的成就吗?所以说,老当益壮,发挥生命潜能,提升人生价值,最好的途径是:根据客观需要,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闻楚卿现象”还启示我们,历史的创造者是那些愿意干事、善于干事而且付诸行动的人
  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从事的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史构成的,或者说正是历史的主体——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所进行的活动并导致的变化才形成了人类的历史。而你是否能称为历史的创造者,关键不是你拥有的社会地位,而取决于你对人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所持有的态度,是积极参与还是置身事外?是付诸行动还是空想清谈?陈胜、吴广是奴隶,但他们将“天下苦秦久矣”的判断转化成“揭竿而起”的行动,转眼就成为英雄,创造了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袁隆平在没有成为“杂交水稻之父”之前,也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然而因为他心系人民,心系国家,心系天下并长期不懈地奋斗,把水稻高产的记录一再打破,终于在中国和世界的水稻发展史上和科技发展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闻楚卿先生如果告别教育事业后选择过平常安逸的退休生活,他将作为有过一定贡献的教育工作者的形象存留在他曾工作过的学校校史中,但是他毅然选择了一条在常人看来有些“越格”、“超常”、“不可为”、“与自己不相干”的事业,而且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以年迈多病之躯,通过20年的努力,使湖北的楹联组织从无到有,从少到多,队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湖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国楹联事业的一个强省,自己也誉享“联坛十老”称号。这就是创造历史。由此及彼,如果我们所有的人,都有闻楚卿先生这样一份自觉,这样一份热忱,这样一份努力,在我们各自的领域内,各自的岗位上,“家家抱荆山之玉,人人握灵蛇之珠”,为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人类的进步事业各倾海陆,各展才华,多干事,干好事,历史的车轮将会提速多少!人生的价值将会增值多少!我们将会在各自的领域创造光荣的历史,我们就会成为历史的创造者而不是匆匆的过客。是的,只要我们具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信念,只要我们敢于“到中流击水”,“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也会唱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之歌。
   “闻楚卿现象”给予我们的启示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相信,在当代中国,一定会有更多的闻楚卿继续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推进祖国的富强和人类的进步而选准方向,发挥优势,充分展现生命潜能,写出各自多姿多彩的人生篇章,让个人的历史在人类的历史中得到永恒。我们更应该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不仅为他们的精神高歌赞唱,更应该为他们的奋斗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更多的帮助。“夕阳无限好,为霞尚满天”。有闻楚卿先生这样千千万万优秀的老同志继续和我们一起奋斗,“骝骥驹骢共骋腾”,祖国和人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后来人
二星诗友

帖子数 : 14
注册日期 : 10-03-1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