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搜索
 
 

结果按:
 


Rechercher 高级搜索

最新主题
» 《神麒》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二 一月 18, 2011 12:07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贺广西散曲学会成立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1 am 由 唐一笑

» 【仙吕】醉扶归•谑题罗甸师友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三 八月 25, 2010 9:50 am 由 唐一笑

» 中国工资上涨的意义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四 八月 19, 2010 11:00 pm 由 唐一笑

» 梁山好汉图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六 八月 14, 2010 5:23 pm 由 唐一笑

» 为苦难同胞找小姐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7:51 am 由 后来人

» 七绝•邓书伦老师生日题贺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四 八月 12, 2010 12:01 am 由 洪边剑客

» 结婚就是一起睡觉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一 八月 09, 2010 11:03 pm 由 后来人

» 天桥风景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周二 八月 03, 2010 8:13 am 由 洪边剑客

相册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 文史长廊 :: 文斋

向下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Empty 《沿山书屋诗文稿》序

帖子 由 洪边剑客 周日 八月 01, 2010 12:38 pm

一种精神是执着(代序)

李瑞利

黄诚老先生出版诗文选集是在我和袁铭的一番鼓动下进行的。整理之初,提出请人作序,黄老先生即有由我执笔的初衷,我认为应由具有一定社会地位及其影响的人士来完成,向他推荐一二。未料,有人反过来将道理讲得比山高,当着黄老先生面将问题莫名的由终点拉到始点。推辞亦徒劳,更何况是黄老先生的一番真情,诚惶诚恐之际,硬了头皮答应下来,不自量力的为黄老先生的集子作序。
我来乌当的时间较短,黄老先生属我早期所认识的地方名士。2006年1月15日,省学会在神奇酒店举行年度总结与迎春茶话会,晚入会场,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左边的一位约七旬的老人向我了解情况,咦,都住在新添寨,彼此都多少激动。这样的认识了黄老先生。数日后,我登门拜访。其间,不自觉的闪现出“诗社”概念,便不客气地提出在乌当建立诗联学会或诗社基层群众组织的倡议,黄老先生静静的听着,他说自己离休多年,对乌当的许多人事已渐淡化,肯定有难度,但“一定赴汤蹈火”。一句“赴汤蹈火”把我逗乐,又让我看到光明,增强了信心。诸多因素,建立诗社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2月初,春节的前夕,黄老先生突然中风住进医院,全凭个人顽强的精神毅力挺过来,万幸中也留下从此行走稍有不便和大脑开始间隙隐痛的后遗症状。黄老先生便拄着拐棍有时还忍着剧痛奔走在有关单位。犹见曙光,他宣称自己“历史使命”也即将完成,在众人再三挽留下,他说:“那就考虑作个顾问吧!”2007年7月19日,“贵阳乌当诗社”正式成立,黄老先生功不可没。诗社以及以后的学会成立以来,他不仅不时的“顾”,还不时的“问”,深、广、宽三个角度发挥余热,为地方文化事业增添光彩。他的真诚非常感人,感人的是那种精神,那份执着,那无私的奉+献。黄老先生的精神应是乌当的一笔财富,默默激励着我,激励着诗社与学会的每个人,也在激励着他身边的每个人。
与黄老先生接触,对他身世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黄老先生生长于具有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的金溪县浒湾镇,一个勉强维持生计的小资产家庭,特殊原因,12岁始入学堂,正处战争年代,间断的读了3年私塾,便开始跨入社会以帮补家庭。1949年5月家乡解放,以高昂饱满热情踊跃参军,未久随部队西进以“解放大西南”,这样的历史背景来到贵州。我二野人民解放军解放了贵州第一个县――三穗县,他被安置下来。三穗县系黄老先生第二故乡,事业、婚姻、家庭都在这里起步,也是他人生黄金时代。1954年贵州省委征调人才,他到省委组织部报到后,被分配在贵阳市委组织部管理科,不久郊区工委点名将他索走,任黔灵区供销社主任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帽子一戴就是20年。1978年平反。1982年任乌当区自来水厂厂长。1985年6月有人“好心”加主动的为他提前办理离休手续。两个月后,被委任为乌当区离退局党总支第一党支部书记,连任三届,所在支部也三次被评为市级先进。1991年,分别报读贵州省老年大学和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始接触和学习书法,1997年又旁涉诗词。
所谓人生苦短,是站在宏观大千世界里看个人。人生回顾,对于黄老先生来说,仅仅苦尽甜来,许多美好时光蹉跎,然又万般无奈。岁月中蹉跎,岁月中守望,能够磨砺出胸襟。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找到沧海桑田,可以找到革命传统,可以找到历史印痕。这种精神无声无形,往往潜移默化。“勤”就一个字,成为黄老先生人生和人品的写照。一直感染着他身边的亲人,身边的每一个人。黄老先生有作日记习惯,数十年来持之以恒,记录自己,也记录他人,记录生活琐碎,也记录国家大事。黄老先生生性闲不住,有事无事总喜欢动,为家,为国,为党,为社会,为诗社,为学会,始终都有操不完的心。记得乌当诗社的筹建,有几次便由他召集和主持。据闻文昌诗社大小事,也多劳他大驾。住院期间,病情或心情稍好,不是作诗就是练字,护士或医生再三劝他多休息;有诗友到医院探望,原本病恹恹躺在床上的黄老先生,会“病情”骤然好转的翻身下床,护士和医生始终不解。慢慢咀嚼,可以肯定的说,诗就是黄老先生的生命。
文若其人,字若其人,用于黄老先生,都是恰当不过的。他初习书法,即从颜体着手,悟其章法,且兼容各家所长,在变与不变中驰骋。由其字可见其人对人生不懈的执著与追求,稳健而不会转弯抹角的处世原则。人如此,诗亦如此。
把握时代脉搏,关心国家大事,以一个老党员目光看祖国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个人的喜怒哀乐,个人的鲜明立场和心灵的表白,洋溢在字里行间,这类题材在他诗作中的份量应不少。开篇第一首《香港回归》里有:“九十九年归期到,收复国土没商量。”看似平实直白,但也干净利落,客观反映出国人收复香港的决定与态度。“回首从前穷日子,而今百姓在天堂(《岑巩新县纪游》。”或许诗味淡几分,却是老人心情真实的吟唱。
数十年风吹雨打,回顾世间百态,虽然万事都付笑谈中,但眼光仍然向前,吟诗作对其乐无穷。“光阴已让青春过,力保古稀唱好歌(《人生》)。” “求知老少无专利,与时俱进才是真(《夜读》)。”“昨夜写诗未成章,今日重补意趣凉(《补作》)。”“平平仄仄皆妙用,万般唯有读书深(《听黄润蓬老师讲格律》)。”“手持拐棍去南明,诗歌朗诵乐滔滔(《诗朗诵》)。”还有许多许多,读后,一个乐观、勤奋、刻苦的老人形象会闪现在我们的脑海,手持拐棍向我们走来。黄老先生的晚年,把诗融入了生命。看来文学艺术不仅能够成为一种业余与娱乐,也能构造成必不可少的生活。
无论日记还是诗作,黄老先生对身边的人或事的情与爱都渗透个淋漓尽致。他的老伴自从去年以来长期卧床,病情较他严重,心中的牵挂和忧虑深深烙印在诗句,成为最真实的心灵写照。“只是心挂念,泪流空悲切(《老伴邹升明住院》)。”“大好河山在眼前,莫先舍我是真言(《老伴病重感作》)。”黄老先生也多处提到儿女及孙辈,其中《送孙黄维隶去北京》有“北地归来硕果累,全家合掌喜心田”诗句,生动而形象,格外的感人。对同事、战友、诗友、医生、护士、组织、社团……同样充满着炽热***,无论低吟还是高唱,也无论仰抑还是颂挽,构成老人内心最深处真情的表达。
黄老先生诗文集中较多的是对日常生活题材的描述,从身边小事获取灵感。他的散文篇幅不多,份量却不轻。文章往往短小精悍,深入浅出的对生活细微的观察描写,娓娓道来,仿佛一幅又一幅图画,反应出一个老人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客观的说,黄老先生作品存尚在着某些不足,用他自己话讲,就是 “老干体”风格。这也是当今诗界老年人的普遍共性,一个时代的潮流和特征,我们不能过度苛刻强调,关键在“言志”方向上是否真正表现和表达了自己。诗作有“庚痕互押”、失律、混韵、欠工等现象,文章也存在公式化倾向。作为一位未读多少书的老人来说,能取得今天如此成就,已经非常的不容易。
愿黄老先生生命之树常绿,艺术之树常青!
谨以此为序,并祝贺《沿山书屋诗文稿》付梓面世。


黔中晚学:李瑞利 
2010年7月谨识于宜笑堂
洪边剑客
洪边剑客
三星诗友

帖子数 : 28
注册日期 : 10-03-09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 文史长廊 :: 文斋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